购物车图片 购物车 ( )
产品分类

麦克斯韦方程组--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日期: 2019-08-14
浏览次数: 13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里,有著名的E=mc2、复杂的傅立叶变换、简洁的欧拉公式……但“麦克斯韦方程组”排名第一,成为“世上最伟大的公式”。

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方程组的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万有引力般的超距作用力

很久以前,人类就对静电和静磁现象有所发现,但在漫长历史岁月里,两者井水不犯河水。

由于摩擦起电,在古希腊及地中海区域的古老文化里,早有文字记载,将琥珀棒与猫毛摩擦后,会吸引羽毛一类的物质,“电”的英文语源更是来自于希腊文“琥珀”一词。

发现电与磁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规律,则要追溯到物理学家库仑的小小野心。1785年,库仑精心设计了一个扭秤实验,如图9-1所示,在细银丝下悬挂一根秤杆,秤杆挂有一个平衡小球B和一个带电小球A,在A旁还有一个和它一样大小的带电小球C。

A球和C球之间的静电力会使得悬丝扭转,转动悬丝上端的悬钮,进而使小球回到原来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记录扭转角度、秤杆长度的变化,计算得知带电体A、C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1 库仑扭秤实验

实验结果正如库仑所料,静电力与电荷电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一规律后来被总结为“库仑定律”。随后,库仑对磁极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再次证明: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经典磁学理论。

库仑发现了磁力和电力一样遵守平方反比律,却并没有进一步推测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当时大多数数学物理学家一样,他相信物理中的“能量、热、电、光、磁”甚至化学中所有的力都可描述成像万有引力般的超距作用力,而力的强度取决于距离。只要再努力找到几条力学定律,那整个物理理论就能完整了!

库仑这种天真的想法很快就被迅速打脸,万有引力般的超距作用显然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库仑定律的提出还是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终成眷属的电与磁

最先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课堂上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做了一次即兴实验。他把一根很细的铂丝连在伏打电槽上,细铂丝下搁着一个用玻璃罩的磁针,以往的实验磁针与导线是垂直的,这次他特意让磁针与细铂丝平行。当着许多听课学生的面,奥斯特接通电源,这时他发现,磁针果然摆动了一下!由于他实验的电流很小,磁针的摆动不大明显,在场的学生并没有在意,然而奥斯特却大喜过望,据说他当时高兴得竟然在讲台上摔了一跤。又经过3个月深入地研究,奥斯特终于弄清楚了在通电导线的周围,确实存在一个环形磁场。这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惊人的发现,首次将电学和磁学结合了起来。从此,电磁学蓬勃发展,有眼力的年轻人纷纷转行投身其中进行深入研究,这当中就包括数学神童——安培。

当安培得知奥斯特发现电和磁的关系时,他立马放弃了自己小有成就的数学研究,进军物理学领域,并以其野兽般的敏锐直觉,提出了我们广为熟知的右手螺旋定则,用来判断磁场方向,如图9-2所示,大拇指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四指的绕向为磁场方向。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2 安培右手螺旋定则

在实验中,安培发现不仅通电导线对磁针有作用,而且两根平行通电导线之间也有作用,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安培紧接着将电磁学研究真正数学化。他在1826年直接推导得到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理,用来计算任意几何形状的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场,这一定理后来成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方程之一。

安培也由此成为了电磁学史上不容或缺的人物,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法拉第:麦克斯韦背后的男人

1860年,麦克斯韦见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法拉第。

法拉第唤醒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中除了安培环路定理之外的另一个基本方程,是麦克斯韦成功迈向电磁学巅峰的背后的男人。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磁与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9-3所示。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3 电磁感应实验

大多数人还沉迷于用超距力理论来对电和磁的现象做出解释。而法拉第却播下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思维火种,他以自己的慧眼看到了力线在整个空间里穿行,如图9-4,这实际是否认了超距作用的存在。他还设想了磁铁周围存在一种神秘且不可见的“电紧张态”,即我们今天所称之为的“磁场”。他断定电紧张态的变化是导致电磁现象产生的原因,甚至猜测光本身也是一种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4 法拉第力线示意图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这一年,恰逢麦克斯韦诞生。

整整40岁的年龄差,可麦克斯韦在读到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一书时,还是轻易地就被法拉第的魅力吸引。数理功底扎实的他,决定用数学定量表述法拉第的电磁理论。

1855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通过数学方法,他把电流周围存在磁力线的特征,概括为一个矢量微分方程,导出了法拉第的结论。而在这一年,法拉第告老退休,看到论文时大喜过望,立刻寻找这个年轻人,可是麦克斯韦却杳如黄鹤,不见踪影。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年轻时的麦叔叔,大帅哥一枚)

直到5年后,孤独的法拉第在1860年终于等来了麦克斯韦,看着眼前这个不善言辞却老实诚恳的年轻小伙,法拉第面露喜色,语重心长地嘱咐:你不应停留于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而应该突破它!”听了这句话,麦克斯韦虽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汹涌澎湃,他开始全力进攻电磁学。

1862年麦克斯韦发表了第二篇电磁学论文《论物理力线》,这不再是简单地将法拉第理论进行数学翻译,这一次他首创“位移电流”概念,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两年后他发表第三篇论文《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在这篇论文里,他完成了法拉第晚年的愿望,验证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最后,麦克斯韦在1873年出版了他的电磁学专著《电磁学通论》。

这是电磁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这部著作里,麦克斯韦总结了前辈们各大定律,以他特有的数学语言,建立了电磁学的微分方程组,揭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普遍联系。这个电磁学方程,就是后来以他的名字著称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世上最伟大的公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以电磁的蓝色火花幻化成的4个完美无缺的公式,共有积分和微分两种绽放形式。

以积分为对象,我们来解读一番麦克斯韦方程组专属数学语言背后的含义。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1)电场的高斯定律:

第一个式子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是高斯定律在静电场的表达式,其中S是曲面积分的运算曲面,E是电场,ds是闭合曲面上的微分面积,是真空电容率(绝对介电常数),Q是曲面所包含的总电荷。它表示,穿过某一封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与闭合曲面所包围的电荷量Q成正比,系数是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在静电场中,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着独立的电荷,电场线有起点和终点,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如图9-5所示。只要闭合面内有净余电荷,穿过闭合面的电通量就不等于零。计算穿过某给定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量,即其电通量,可以得知包含在这闭合曲面内的总电荷。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5 静电场电荷

高斯定理反映了静电场是有源场这一特性,即它描述了电场的性质。

(2)磁场的高斯定律:

第二个式子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是高斯磁定律的表达式。其中,S、ds物理意义同上,B是磁场,它表示磁场B在闭合曲面上的磁通量等于0,磁场里没有像电荷一样的磁荷存在。

在磁场中,由于自然界中没有磁单极子存在,N极和S极是不能分离的,磁感线都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线,如图9-6所示,所以通过任何闭合面的磁通量必等于零,即磁场是无源场。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6 磁场与磁感线

这一定律和电场的高斯定律类似,它论述了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描述了磁场性质。

(3)法拉第定律:

第三个式子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这个定律最初是一条基于观察的实验定律,通俗来说就是“磁生电”,它将电动势与通过电路的磁通量联系了起来,如图9-7所示。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7 电磁感应

在此式中,L是路径积分的运算路径,E是电场,dl是闭合曲线上的微分,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代表穿过闭合路径L所包围的曲面S的磁通量(计算如式二左边),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表示磁通量对时间的导数。

它表示电场E在闭合曲线上的环量,等于磁场B 在该曲线包围的曲面S上通量的变化率,即闭合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通过该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系数是-1。

这一定律反映了磁场是如何产生电场的,即它描述了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当磁场随时间而变化时可以感应激发出一个围绕磁场的电场。

(4)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第四个式子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是麦克斯韦将安培环路定理推广后的全电流定律。

其中,左边L、B、dl物理意义同上,分别是路径积分的运算路径、磁场、闭合曲线上的微分。右边是磁常数,Ι是穿过闭合路径L所包围的曲面的总电流,是绝对介电常数,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是穿过闭合路径L所包围的曲面的电通量(计算如式一左边),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表示电通量对时间t的导数,也即变化率。

它表示,磁场B在闭合曲线上的环量,等于该曲线包围的曲面S里的电流Ι(系数是磁常数),加上电场E在该曲线包围的曲面S上的通量的变化率(系数是)。

原安培环路定律是一系列电磁定律,它总结了电流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如图9-8所示。安培定律表明,电流可以激发磁场,但它只限用于稳恒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8 安培环路定理

因此,麦克斯韦将安培环路定理推广,提出一种“位移电流”假设,得出一般形式下的安培环路定律,揭示出磁场可以由传导电流激发,也可以由变化电场的位移电流所激发。

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合在一起,称为全电流,这就是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了电场是如何产生磁场的,即描述了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这一规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反:当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会诱导一个围绕电场的磁场。

一言以蔽之,这一组积分方程由4个式子组成,其中2个关于电场、2个关于磁场,一起反映了空间某区域的电磁场量(E、B)和场源(电荷q、电流I)之间的关系。

从数学上来说,积分和微分互为逆运算。

因此,如果将这一组积分方程进行转化,就可以得出一组如下的微分方程,两者数学形式不同,但物理意义是等价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微分形式会出现得频繁些。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它们表明,电场和磁场彼此不是孤立的,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它们永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的整体。

这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也是电磁学的核心思想。

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这个公式,但任何一个能把这几个公式看懂的人,都一定会感到背后有股凉风。虽然自然界冥冥之中自有感应,但怎么有人能解释如此完美的方程?

这组公式融合了电的高斯定律、磁的高斯定律、法拉第定律以及安培定律,完美地揭示了电场与磁场相互转化中产生的对称性优美,统一了整个电磁场。比较谦虚的评价是:“一般地,宇宙间任何的电磁现象,皆可由此方程组解释。”

光电磁一统江湖

与后世获得如此盛誉相反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首次亮相时,其实几乎无人问津。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从方程组中推测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人们对于这个尚未得到实验验证的理论怀疑甚深,世界上只有少数科学家愿意接受这个理论并给予支持,赫兹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第一个研究验证麦克斯韦观点的人,尽管他与麦克斯韦素未谋面,却对这位前辈的理论深信不疑,并自1886年起就孜孜不倦地地投入到寻找电磁波的研究之中。

赫兹的实验装置极为简单,主要是由他设计的电磁波发射器和探测器组成,但这拉开了无线电运用的序幕,成为了后来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开端。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9 赫兹实验示意图

1888年的初春,赫兹通过其他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现象,可见光仅仅只是电磁波的一种。

在麦克斯韦年代尚属完全未知的不可见光,经赫兹的开拓性研究带来了无线电波后,不可见光在后世可是发挥了巨大威力,演化成了现代科技的源泉。正如赫兹所感慨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远比它的发现者还要聪明。”

以后人的角度来看,这组方程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解释了电磁波怎样在空间传播。

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生成电场;根据麦克斯韦-安培定律,变化的电场生又成了磁场,正是这不停的循环使得电磁波能够自我传播,如图9-10所示。

麦克斯韦方程--史上最伟大的公式,没有之一

 

图9-10 电磁波

但这种对物质世界的新描绘,打破了当时固有的思维,引起一片哗然。

光的本性是什么?究竟粒子还是波?有关这一问题,人类已喋喋不休地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出现,才吹响了第二次波粒战争的号角,波动说卧薪尝胆多年也终于找到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尤其在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波”以及这一预言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后,波动说更是意气风发,把微粒说弄得灰头土脸。

当时,麦克斯韦提出:电可以变成磁,磁可以变成电,电和磁的这种相互转化和震荡不就是一种波吗?电磁场的振荡是周期存在的,这种振荡叫电磁波,一旦发出就会通过空间向外传播。但更神奇的是,当他用方程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时,结果接近300000公里/秒,恰与光的传播速度一致。这显然不只是个巧合。

电磁扰动就是光,光在本质上不过是电场和磁场的扰动。

借助麦克斯韦的这一睿智洞察和后来赫兹铁证如山的验证,人类成功地在认识光的本性上跨越了一大步。波动说也开始开疆扩土,太阳光不过只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的辐射形态。不限于普通光线,我们可以向不可见光进军,从无线电波到微波,从红外线到紫外线,从X射线到Y射线……将这些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而后,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微波用于微波炉、红外线用于遥控、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这些不同形式的“光”逐渐组成了现代科技的根基。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麦克斯韦,收音机、电视、雷达、电脑等有关电磁波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

一统光电磁,完成了科学史上第二次伟大的综合之后,麦克斯韦于1879年溘然长逝。也就在这年,一个婴儿诞生了,这个婴儿名为爱因斯坦。

52年后,这个已长大成人的婴儿,于麦克斯韦百年诞辰的纪念会上盛赞麦克斯韦对物理学做出了自牛顿以来的一次最深刻、最富有成效的变革”。并一生都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科学美的典范,试图以同样的方式统一引力场,将宏观与微观的两种力放在同一组式子中。

往后,这一信念深刻影响了整个物理界,在“大一统理论”这条路上,物理学家们前赴后继地探究着科学的终极。

 

 

 

来源:量子学派,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5 - 03 - 04
    HMC704LP4ETR是由Analog Devices公司研发的一款集成锁相环芯片,主要用于频率合成与信号的相位同步。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的相位,以此来控制一个振荡器,使得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保持一致。在此过程中,PLL内部包含了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等重要模块。相位比较器的作用是监测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生成相应的电压信号来驱动压控振荡器。在这个过程中,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它会影响锁相环的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理想的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滤除高频噪声,并保持相位同步的稳定性。在卫星通信系统中,HMC704LP4ETR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卫星通信对频率稳定性及相位调制精度有极高的要求,而HMC704LP4ETR凭借其卓越的相位噪声性能与调节精度,成为卫星通信终端的理想选择。此外,该芯片还可以用于飞机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支持高精度信号传输与处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HMC704LP4ETR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高清电视、数字电视接收机及音频设备中,该芯片被用于信号同步与恢复,保证了音视频信号的无失真传输。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HMC704LP4ETR也在便携设备领域逐渐展现出其潜力,通过低功耗设计,满足了现代消费电子对节能的需求。基本参数HMC704LP4ETR的最大输入频率为8 GHz,工作电压范围为3V至5.2V,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85℃。其工作电源电流为52 mA,封装为QFN-24,采用SiGe BiCMOS工艺制造‌12。技术特点HMC704LP4ETR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低相位噪声和低杂散性能‌:该器件在8 GHz小数分频下具有-112 dBc/Hz的相位噪声,整数分频模式下品质因数为-230 dBc/Hz‌4。‌高PFD速率‌:高达100 MHz的鉴相频率(PFD)‌4。‌24位小...
  • 点击次数: 10
    2020 - 03 - 24
    混合耦合器(hybrid coupler)是一种四端口器件,其作用是将从任一端口馈入的功率,均等地分配到其他的两个端口,而不将功率传送到第四个端口。定义:当需要的输出比能由单只器件或一对器件得出的还要大的时候,可以用“混合耦合器”电路来合成两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几只器件直接并联运用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电流并不是均等地在这些器件中分配的。然而,混合耦合器并不能解决功放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例如,假使负载短路或开路,这种效应就反射到每个功放的集电极。负载的电抗和变动同样也会变换到功放去。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是四种类型的混合耦合器:(a)为四边形混合耦合器;(b)为H型带状线耦合器;(c)为环形混合耦合器;(d)为环形带状线耦合器。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定向耦合器。混合型耦合器把馈入的功率分为两部分,其作用犹如定向的功率分配器。在端口(1)馈入的功率将传输到端口(2)和(3)。通常,力求使耦合器做得能将功率分成两等分。端口(4)是去耦的,在那儿电压分量相互抵消,在该输出端无功率。对于四边形和环形混合耦合器以及H形带状线耦合器,端口(2)和(3)的相位差为  ,而3分贝环形带状线耦合器两个端口间的相位差为  。假设从端口(1)馈入功率,端口(2)、(3)和(4)则接有无反射的特性阻抗。(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各类品牌耦合器器北京永阳微波商城在线有售!
  • 点击次数: 19
    2020 - 03 - 18
    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也叫电源管理IC。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芯片.主要负责识别CPU供电幅值,产生相应的短矩波,推动后级电路进行功率输出。电源IC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将各种功能整合在一起,所以电源IC目前更多的被称为电源管理IC,或电源管理单元(PMU)。充电装置CMOS Sennor或是等已成为模拟IC业者开始投入的领域, 如何通过更低耗电的设计以减少电力的消耗, 及更轻薄短小和更低价钱已成为厂商努力的方向。电源IC可以说是单价不高, 但责任重大。基本类型:主要电源管理芯片有的是双列直插芯片,而有的是表面贴装式封装。其中HIP630x系列芯片是比较经典的电源管理芯片,由著名芯片设计公司Intersil设计。它支持两/三/四相供电,支持VRM9.0规范,电压输出范围是1.1V-1.85V,能为0.025V的间隔调整输出,开关频率高达80KHz,具有电源大、纹波小、内阻小等特点,能精密调整CPU供电电压。应用范围: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发展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提高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选择与系统的需求直接相关,而数字电源管理芯片的发展还需跨越成本难关。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已是片刻也离不开电子设备。电源管理芯片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它电能管理的职责。电源管理芯片对电子系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性能的优劣对整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性能:所有电子设备都有电源,但是不同的系统对电源的要求不同。为了发挥电子系统的最佳性能,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电源管理方式。首先,电子设备的核心是半导体芯片。而为了提高电路的密度,芯片的特征尺寸始终朝着减小的趋势发展,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如果电源电压还是原来的...
  • 点击次数: 10
    2019 - 11 - 29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各类品牌传感器北京永阳微波商城在线有售,欢迎询价
  • 点击次数: 7
    2019 - 11 - 28
    运放,是运算放大器的简称。运算放大器是用模拟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等)构成的模拟集成电路,它的特点是有很高的放大倍数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可以被设计成各种用途的派生电路,如电压比较器、窗口电路、波形发生电路等等,其中也有【电压跟随器】。电压跟随器是一种具有100%电压负反馈的放大器电路,其特点是输出电压的幅度和极性都与输入电压相同,所以叫跟随器。典型线路如图所示:                                                           运放跟随器有输入阻抗高,而输出阻抗低的特性,一般来说,输入阻抗可以达到几兆欧姆,而输出阻抗低,通常只有几欧姆,甚至更低。  在电路中,电压跟随器一般做缓冲级(buffer)及隔离级。因为,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一般比较高,通常在几千欧到几十千欧,如果后级的输入阻抗比较小,那么信号就会有相当的部分损耗在前级的输出电阻中。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压跟随器进行缓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电压跟随器还可以提高输入阻抗,可以大幅度减小输入电容的大小,为应用高品质的电容提供保证。各品牌放大器永阳微波商城在线有售
  • 点击次数: 14
    2019 - 11 - 19
    数字电路的时钟信号的来源是哪里呢?主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晶振这种外部器件来产生稳定的电流波形。这是性效比最高一个方案,晶振是一块水晶加一些电路的小器材,但是它只需要输入很小的电流就是持续稳定出时钟波形。      这是因为水晶有一个奇特的特性,如果给他通电,他就会产生机械振荡,反之,如果给他机械力,他又会产生电,这种特性叫机电效,这称为压电效应。      更奇妙的是如在极板间所加的是交变电压,就会产生机械变形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一般来说,这种机械振动的振幅是比较小的,其振动频率则是很稳定的。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决定于晶片的尺寸)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因此石英晶体又称为石英晶体谐振器。 其特点是频率稳定度很高,石英表就是使用这个原理制而成.       晶片会产一个稳定的波形,只要持续的供电,这种电能-机械能-电能转换会让波形不断生成. 在要求得到高稳定频率的电路中,必须使用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具有高品质因数,振荡电路采用了恒温、 稳压等方式以后,振荡频率稳定度可以达到 10^(-9)至 10^(-11)。广泛应用在通讯、时钟、手表、计算机……需要高稳定信号的场合 。      数字电路中重要器件晶振就是使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 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体时钟振荡器的统称。不过由于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谐振器用的更多,所以一般的概念把晶振就等同于谐振器理解了。后者就是通常所指钟振。      它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      晶振在数字电路的作用就是供一个...
  • 点击次数: 8
    2019 - 11 - 14
    频率合成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频率合成器是利用一个或多个基准频率,通过各种技术途径产生一系列的离散频率信号的设备。这些频率的稳定度和精度均和基准频率相同,而且频率的转换时间很短,这样才会有效率和实用价值。  频率合成器的实现方法有3种:直接模拟频率合成、间接频率合成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频率合成器作用是给微波扫频信号提供一定分辨力的频率参考信号,并对微波信号输出频率进行逐点锁定,以得到高准确度和稳定度的扫频输出信号。输出点频信号和扫频信号是微波合成扫源的基本功能,而点频输出又是扫频输出的基础(扫频信号的输出可以利用点频通过程序控制的方法实现)。  频率合成源是微波系统的重要功能单元,在收发信机、雷达探测、通信、检测仪器等电子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点击次数: 9
    2019 - 11 - 08
    分频器通常用来对某个给定的时钟频率进行分频,以得到所需的时钟频率。在设计数字电路中会经常用到多种不同频率的时钟脉冲,一般采用由一个固定的晶振时钟频率来产生所需要的不同频率的时钟脉冲的方法进行时钟分频。      在FPGA的设计中分频器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设计,在很多的设计中也会经常用到芯片集成的锁相环资源,如用Xilinx的DLL以及Altera的PLL来进行时钟的分频、倍频与相移。在一些对时钟精度不高的场合,会经常利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对时钟源进行时钟分频。       分频器是一种基本电路,一般包括数字分频器、模拟分频器和射频分频器。根据不同设计的需要,有时还会要求等占空比。数字分频器采用的是计数器的原理,权值为分频系数。模拟分频器就是一个频率分配器,用带阻带通实现(比如音箱上高中低喇叭的分配器)。射频分频器也是滤波器原理,用带内外衰减,阻抗匹配实现。       随着FPGA技术的发展,基于FPGA技术的硬件设计数字分频器已成为数字系统设计的研究重点。数字分频器通常分为整数分频器和小数分频器。在有些需求下还要分数分频器。      本设计是基于FPGA的数字分频器,通过VHDL硬件设计语言,在Modelsim6.5上对设计的分频器进行仿真验证。       数字分频器的设计       数字分频器的设计与模拟分频器的设计不同,数字分频器可以使用触发器设计电路对时钟脉冲进行时钟分频。分频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占空比,即在一个周期中高电平脉冲在整个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占空比一般会有1:1,1: N等不同比例的要求,由于占空比的比例要求不一样,所以采用的...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5

电话号码管理

  • 010-62968679 010-62968679
6

二维码管理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