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一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很高,但相对频带较窄,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器件来说,射频放大器又有哪些主要类型呢?1)从工作频带分类按工作频带分类,可以分为窄带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窄带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例如LC谐振回路。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则不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而是以频率响应很宽的传输线作为负载。2)从匹配网络性质分类根据匹配网络的性质,可将功率放大器分为非谐振功率放大器和谐振功率放大器。非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是非谐振系统,例如高频变压器、传输线变压器等非谐振系统,它的负载性质呈现纯电阻性质。而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是谐振系统,它的负载性质呈现电抗性质。3)按电流导通角分类按照电流导通角,射频功率放大器可以分为A类、AB类、B类、C类、D类、E类等。这些类别区别大家可以参见如下的表格: 放大器的分类中,我们经常说的还是按导通角分的A到E类的放大器。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适用于小信号低...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3
浏览次数:12
关键词:RF/无线 射频 微波 滤波器滤波器的主要参数概念 (Definitions) 滤波器(filter)是指减少或消除谐波对电力系统影响的电气部件。滤波器是一种用来消除干扰杂讯的器件,将输入或输出经过过滤而得到纯净的直流电。对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的电路,就是滤波器,其功能就是得到一个特定频率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1. 中心频率(Center Frequency):滤波器通带的中心频率f0,一般取f0=(f1+f2)/2,f1、f2为带通或带阻滤波器左、右相对下降1dB或3dB边频点。窄带滤波器常以插损最小点为中心频率计算通带带宽。2. 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指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右边频点及高通滤波器的通带左边频点。通常以1dB或3dB相对损耗点来标准定义。相对损耗的参考基准为:低通以DC处插损为基准,高通则以未出现寄生阻带的...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2
浏览次数:6
一、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波长越短贯穿能力越强? 是的,要区分穿透和贯穿这两个概念。波长越长,绕射的能力越强,例如无限电波可以绕过高楼大厦传播、红灯的灯光比绿光和黄光更能穿透雾霭传播到远处以提醒司机;波长越短,波的能量越大,贯穿能力越强,例如X光可贯穿皮肤、骨骼,紫外线能杀死细菌、强的紫外线能引起皮肤癌、穿越电离层等。根据:波速=波长*频率(频率和波长成反比例关系),则f=230MHz, 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穿透能力越强,信号损失衰减越小,传输距离越远,实现信号广覆盖。f=1800MHz,波长越短,直射能力越强,贯穿能力越强,信号损失衰减越大,传输距离越短,杀伤力越强,实现信号局域覆盖。注意:(波粒二象性: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二、基础知识:1.波的频率和波长满足关系式:波速=波长×频率,所以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不同的波长。2.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所有这些电磁波仅在波长(或频率)上有所差别,而在本质上完全相同,且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即等于光速,是3x10e8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3.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电磁波的频率愈高,相应的波长就越短。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频率最低),而射线的波长最短(频率最高)。4.无线电频...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9
浏览次数:5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6
浏览次数:23
波在宇宙中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是一种能量的载体,也是传递力的方式。我们熟知的水波、声波、光波都是以波的形式在传递能量!当然也包括所有的波长的电磁波,就连本该是粒子的微观世界也具有波动性。这不仅让我深思,波到底是什么东西?振动和最基本的简谐运动,这是理解波的开始。波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周围,它不仅让我们听到美妙的音乐,还可以为我们加热食物、享受刺激的水上运动,甚至可以说没有波地球就不会有生命,因为我们地球万物沐浴的阳光,也是一种波——电磁波。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对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公元前550年毕达哥拉斯观察并描述了振动的弦是如何产生声音的。伽利略·伽利莱、罗伯特·波义耳和艾萨克·牛顿都在这一领域有了自己的发现,但直到18世纪达朗贝(d'Alembert)推导出了波动方程,才使得这一领域变得清晰,并使许多未来的科学家才有可能解释波动现象。其中波动方程也揭示了波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不是瞬时,这也为以后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支持。波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波是一种传播的扰动;是一种通过介质传递能量的方式。不同的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例如:机械波、水波和声波。曾几何时我们一直认为,任何波的传递都需要介质,我们甚至自己发明出了以太这种并不存在的物质,以解释电磁波的传递,但自从迈克逊-莫雷实验以后,我们才认识到原来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甚至引力波也可以通过扰动空...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5
浏览次数:8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里,有著名的E=mc2、复杂的傅立叶变换、简洁的欧拉公式……但“麦克斯韦方程组”排名第一,成为“世上最伟大的公式”。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方程组的背后的故事和含义。万有引力般的超距作用力很久以前,人类就对静电和静磁现象有所发现,但在漫长历史岁月里,两者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摩擦起电,在古希腊及地中海区域的古老文化里,早有文字记载,将琥珀棒与猫毛摩擦后,会吸引羽毛一类的物质,“电”的英文语源更是来自于希腊文“琥珀”一词。发现电与磁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规律,则要追溯到物理学家库仑的小小野心。1785年,库仑精心设计了一个扭秤实验,如图9-1所示,在细银丝下悬挂一根秤杆,秤杆挂有一个平衡小球B和一个带电小球A,在A旁还有一个和它一样大小的带电小球C。A球和C球之间的静电力会使得悬丝扭转,转动悬丝上端的悬钮,进而使小球回到原来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记录扭转角度、秤杆长度的变化,计算得知带电体A、C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图9-1 库仑扭秤实验实验结果正如库仑所料,静电力与电荷电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一规律后来被总结为“库仑定律”。随后,库仑对磁极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再次证明: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经典磁学理论。库仑发现了磁力和电力一样遵守平方反比律,却并没有进一步推测两者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4
浏览次数:13